更新时间:
二野战史47 向川黔进军。成都战役
革命史
蒋介石为实现其控制西南,负隅顽抗的迷梦,以主力胡宗南集团(辖 第5兵团、第7兵团、第18兵团)依秦岭主脉构成主要防线,并沿白龙 江、米仓山、大巴山一线构成第二道防线,阻我由陕入川;以宋希濂集团 (辖第14兵团、第20兵团)位于川鄂边之建始、恩施一线,与位于巫山、 奉节之孙元良兵团(第16兵团)配合,扼守川东门户;以罗广文兵团(第 15兵团)位于南充、达县、大竹地区,准备向川北或必要时向川东机动; 以何绍周兵团(第19兵团)2个军分散配置在贵州境内的湘黔公路沿线 及其两侧要点。另以地方部队4个军分散配置在川康各要地担任警备;以 李弥、余程万2个军配置在滇黔边及滇越公路沿线,主要是对付我滇桂黔边区的游击队和加强对地方实力派的控制。
敌人部署是以四川为防守重点,而防守秦岭阻我由陕入川又为其重 点中之重点。他们以为:在川东方向,由于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大 兵团行动困难,而在湘桂尚有白崇禧集团10万余人,足可保障其云贵后 方和胡宗南集团的侧背安全,因而判断我军主力不会由此入川。而在川 北方向,既是我入川的捷径,又有陇海铁路与我老解放区相联,补给问题较易解决,因而他们判断我军主力最大可能由这一方向入川。
为迷惑敌人,保证对敌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突然性,在我进军之前, 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等部对秦岭之敌,曾发动攻势。同时活动在陕南和鄂西北地区之原中原军区部队,积极进行佯动,吸引敌人。当第二野战军指挥机关率第3兵团乘火车由南京、徐州向湖南开进,行经郑州时, 司令员刘伯承在专门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宣布我军要向四川进军,佯示西 进。新华社公开发布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部经徐州、郑州西进,并在郑 州召开群众大会准备进军四川的新闻报导,制造我军主力将由陕入川的 假象。当第二野战军通过华中地区时,正值第四野战军及第4兵团进行 衡宝战役及广东战役,遮蔽了第二野战军主力的集结。这些都造成了敌 人的错觉,从而给第二野战军主力突然地从川黔边迂回敌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10月底,第3兵团、第5兵团集结湘西后,第四野战军领导为策应 其主力向广西进军,并配合第二野战军作战,决定以第42军、第47军 主力和第50军及湖北军区部队等共9个师的兵力,准备由湘西和鄂西 地区,以钳形合击,将宋希濂集团歼灭于彭水、黔江地区。根据这一情 况,我决定以第3兵团主力会同第四野战军部队,由湘鄂边地区向四川 迂回,围歼宋希濂集团,尔后西出江津、泸州,与第5兵团协同作战。 其部署是:以第3兵团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之第47军为左集团,直出彭水、 黔江地区,迂回敌之右侧,协同第四野战军之第50军、第42军及湖北 军区部队所组成的右集团,会歼该敌于彭水以东地区。第5兵团及第3 兵团之第10军,仍以大迂回动作,直出贵州,夺取贵阳、遵义,进击宜宾、纳溪、泸州,断敌逃往云南的退路。
11月1日,在第四野战军发起广西战役的同时,第二野战军发起了 进军川黔的作战。担任战略迂回任务的第5兵团及第10军,分由湘西的 邵阳和桃源地区出动,以突然迅速的动作,在10日前即挺进至贵州境内, 解放了镇远、三穗地区,并直插贵阳、遵义。与此同时,第3兵团主力 与第四野战军部队亦突破了敌宋希濂集团的两翼,解放了秀山、酉阳、 恩施等城。由于我军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宽约500公里的 地段上向敌实施多路进击,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从而打乱了敌西南 整个防御部署。在此情况下,贵州境内之敌拟西撤毕节、织金、贞丰之线,阻我西进;罗广文兵团正由大竹地区向川东南增援;宋希濂集团拟西撤彭水、黔江地区,结合罗广文兵团,依托乌江,阻我前进。为不使宋希濂 集团有计划地撤退和进行有组织的抵抗,野战军领导即令各部排除万难, 按原定计划,加速猛进。各部队所经过之地区,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峻 岭,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且连日阴雨,道路泥泞,再加上敌人在撤退 时大肆破坏桥梁道路,到处烧杀抢劫,使我部队行动及供应遇到很大困 难,体力受到很大消耗。但我全体指战员在“与敌争速度抢时间”的口 号下,意气奋发,部队间发起了比追击速度和歼敌的竞赛,有的部队仅 日食一餐,忍饥挨饿,争先恐后地追击敌人。同时,由于我军认真执行 了党的新区政策,团结广大人民,利用旧乡保人员,因而广大新区人民 积极地为我军筹集粮草,送茶送菜,腾房子,修道路,维护交通,带路 追敌。道路泥泞时,他们用稻草铺路,天黑时,他们燃火把照路,让大 军顺利前进。这些不仅减少了我军行进中的各种困难,而且有力地鼓舞 了我军士气。11月15日,第5兵团和第10军,解放了贵州省会贵阳及 思南等地。16日,第3兵团主力和第四野战军部队,解放彭水、黔江, 直逼乌江东岸。19日,我右集团将西逃之敌第14兵团围歼于咸丰东北地区。第12军第36师参谋长安仲琨在彭水以南战斗中光荣牺牲。
贵阳的解放及宋希濂集团第14兵团的被歼,不仅粉碎了敌人“川 湘鄂边防线",而且将敌所谓大西南防线也拦腰斩断,打破了白崇禧西 撤云贵的企图,有力地配合了广西战役,并直接威胁着胡宗南集团的退 路。这时,在重庆坐镇的蒋介石始察觉我军由鄂、湘西进川、黔迂回重 庆、成都的意图,急令胡宗南集团加速由秦岭、大巴山南撤入川,并令 其第1军开赴重庆增援,令孙元良兵团由万县西撤,宋希濂之第20兵 团和罗广文兵团在南川及其以东地区布防,以迟滞我军前进,掩护胡宗 南集团撤退。在此情况下,第二野战军领导认为:当前的战役重心,仍 在隔断宋希濂的4个军、罗广文的3个军向云南的退路,并力求在长江 南岸歼灭之,同时指出:从战役全局着眼,我军左翼迂回部队极为重要。 遂于11月21日命令第5兵团除以第17军留置贵州担任接管等任务外,兵团主力和第10军迅速经黔西北迂回泸州、宜宾一带,应确实计算行程与时间(包括战斗),求得先敌占领土城、叙永、盐津之线争取主动;令 第3兵团主力立即强渡乌江,进至南川地区,力争围歼宋希濂部和罗广 文兵团于长江南岸。如敌后撤綦江一带,我即暂停于南川地区,待第5 兵团和第10军迂回到预定位置,再继续前进。25日至27日,中央军委 先后决定:第50军(军长曾泽牛、政治委员徐文烈)、第47军(军长曹 里怀、政治委员周赤萍)和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刘兴元)一 部暂归第二野战军指挥,参加入川作战;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改归第二 野战军指挥。第18兵团和第7军、第19军,为配合第3兵团、第5兵 团的大迂回包围,均派出先头部队对胡宗南部积极开展攻势,以抑留该敌于秦岭地区。
在加强军事打击的同时,为争取分化敌人,加速战争的胜利,司令 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于11月21日向川黔康滇4省的国民党军政 人员提出四项忠告: 一、国民党军队应即停止抵抗,停止破坏,听候改 编。凡停止抵抗,听候改编者,无论其属于中央系或地方系,均一视同仁, 指定驻地,暂维原状,尔后即依照人民解放军的方式实行改编,所有官 兵,按级录用。凡愿意放下武器者, 一本自愿原则,或分别录用,或资 遣回籍。凡迅速脱离反革命阵营并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者,当论功行赏。 如果你们愿意这样做,你们随时可以派代表到附近的人民解放军接洽。 二、国民党政府机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作人员,应即保护原有机关、 学校财产、用具、档案,听候接收,无论其属高级、中级或下级职员, 本军均一本宽大政策,分别录用或适当安置,其在接收中有功者,并给 予适当奖励,破坏者受罚。三、国民党特务人员,应即痛改前非,停止 作恶。凡愿改过自新,不再作恶者,均可不咎既往,从宽处理。其过去 作恶虽多,但愿改悔者,亦给以立功自赎之机会。其执迷不悟,继续作 恶者,终将难逃人民之法网。四、乡保人员,应即在解放军指示下,维 持地方秩序,为人民解放军办差事。有功者奖,有罪者罚。在四项忠告中, 还向西南国民党军政人员指出,早日进入和平建设,恢复多年战争创伤,这是全国人民一致的热望。再作无谓的抵抗,徒然增加自己的罪孽。如能立即觉悟,投向光明,为时还不算晚,还有向人民悔过的机会。若再延误, 将永远不能为人民所谅解,其应得后果,必身受之。继续反动与立即回 头,黑暗与光明,死与生,两条道路摆在你们面前,不容徘徊,望早抉择。 号召国民党军政人员接受"约法八章"。并指示各部队,注意争取、瓦解 敌军和乡保武装,对已起义和投诚的武装, 一律暂不编散,不收缴武器,指定地点集中,听候处理,以便集中力量,解决主要敌人。
各部队根据前委指示,继续对敌实施迂回包围。第3兵团主力和第 47军分由龚滩、彭水以北及白马、土坎等地,强渡乌江,并以钳形攻势 向南川地区之敌进行合击。各部队以迅速勇猛的动作和多路的迂回截击, 终将敌分割合围于南川以北地区,并于24日占领南川城,切断了敌西撤 綦江退路。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139师第416团于22日在白涛生俘国 民党军川康鄂绥靖公署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钟彬。经数日激战,至28 日,将敌宋希濂集团主力和罗广文兵团,大部歼灭于南川以北山地,计 歼敌3万余人,并乘胜解放了重庆外围之綦江、涪陵、江津等地,为解 放重庆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由贵阳、思南向四川迂回之第5兵团主 力和第10军,分路向川南疾进,沿途粉碎了敌第19兵团的抵抗,第10 军于21日攻占遵义,29日强渡赤水河;第16军于28日占领毕节,30日袭占叙永城,两军乘胜继续分向宜宾、泸州方向前进。
宋希濂集团、罗广文兵团两敌主力被歼后,重庆外围仅有胡宗南之 第1军布防,我决心乘势夺取重庆。第11、第12、第47三个军,不顾 疲劳,宽正面地分路挺进,至29日,即控制了东至木洞,西至江津50 余公里的长江南岸地区,粉碎了敌在长江南岸的抵抗。此时,在重庆的 蒋介石及其反动政府人员狼狈逃走,我当夜即解放了重庆。由于我军进 展神速和重庆的工人、职员、学生等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英勇地进 行了护厂、护校等斗争,使重庆免遭严重破坏。12月初,由贵阳、思南向川南迂回之第5兵团主力和第10军,已先后攻占纳溪、合江、自贡等地,第50军已占领邻水地区。
重庆及川东、川南广大地区解放后,蒋介石一面令由重庆及其以北 地区西撤之敌,在正面迟滞我军向成都前进, 一面急令胡宗南迅速撤至 成都地区,企图抵抗我军,或向西康和云南突围逃窜。此时,胡宗南部 已撤出秦岭山地,其主力已进入川北地区,在汉中、武都地区担任掩护 之6个军也急忙南撤中。由万县西撤之孙元良兵团,正向成都方向撤退。 在此情况下,我决定发起成都战役,集中主力迅速西进,断敌退往康滇 之道路,尔后会同第18兵团等部聚歼胡宗南集团及川境之敌于成都盆地。 确定以第5兵团主力及第10军首先抢占乐山、青神、浦江等地;第3兵 团主力除以一部担任重庆地区之警备和接管任务外,第11、第12两军迅 即攻占简阳、邛崃、大邑等地,与第5兵团主力及第10军构成对成都地区西南东三面包围,尔后协同第18兵团等部聚歼该敌。
当胡宗南集团全部南撤时,在秦岭地区抑留该敌之第一野战军之第 18兵团及第7军(军长彭绍辉、政治委员罗贵波)等部,在贺龙、李井 泉率领下,开始由陕入川,于第二野战军占领川南之纳溪、自贡等地即 将完全切断敌人的退路时,即分兵三路,以神速的动作,兼程南追,于12月7日越过秦岭,占领西固、汉中、洋县一线,并继续向川北挺进。
12月9日,云南的卢汉、川康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在我 党耐心争取及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四项忠告的感召下,分别 在昆明、雅安等地起义。云南、西康两省遂告和平解放。此时,退入川境之敌胡宗南集团,更急谋向康滇突围。
为迅速断敌退路,会同第18兵团等部聚歼胡宗南集团于成都盆地, 第3兵团、第5兵团遵照前委的指示,即不停地向成都方向追击。部队 从自己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追击战就是速度战,所以各部队虽经连续40 天的行军作战,仍不顾疲劳地日夜兼程前进,决心要把蒋介石最后的一 支主力—— 胡宗南集团,全歼于成都地区。我军士气愈战愈高,前进速 度愈来愈快。各路大军在击破敌在涪江、沱江和岷江沿岸的抵抗后,于15日,攻占简阳、仁寿,16日攻占乐山,17日攻占眉山、彭县,19日第5兵团第16军在峨眉县西南之金口河,俘敌川湘鄂边绥署主任宋希濂, 20日攻占了蒲江、邛崃、大邑等城,消灭了先我到达之敌,完全截断了胡宗南集团之退路,并从西、南、东三面对成都地区布成袋形阵地。
与此同时,由陕入川之第18兵团等部,昼夜不停地南追逃敌,翻越 了岷山、大巴等山脉,战胜了雪山和“蜀道”的艰难险阻,终于将敌南 逃之后尾部队8万余人,全歼于川北地区。并于21日,适时地进抵合击 位置——绵阳及其东西一线。至此,胡宗南集团及川境残敌等数十万人,全部被我包围在成都地区。
被围于成都地区之敌,并不甘心自己的死亡,仍妄想向西康和云南 突围。为此,胡宗南将其主力置于新津至成都一线,将第16兵团及第15 兵团、第20两兵团残部,集结于金堂、彭县地区,和其主力靠拢。并在新津等地构筑工事,准备顽抗。
第二野战军领导鉴于敌麋集成都地区,企图凭坚顽抗,为求稳妥全 歼被围之敌,于12月21日,向部队发出命令,指出:我军追击阶段业已 结束,对当前之敌绝非一两个冲锋所能消灭,严防轻敌乱碰。各军应就 现地调整态势,掌握部队,恢复体力,调集火力,鼓励士气,瓦解敌军。 并强调:"今后的作战方式,仍用先打弱点和集中力量割开敌人, 一点一 点吃的战法",为使各军密切协同,决定杨勇、杜义德统一指挥第3兵团、第5兵团共5个军,歼灭被围之敌。
各部队根据命令,及时地调整部署,整顿组织和认真研究了歼敌之 战术,并进一步对敌实施压缩包围。同时运用战场喊话、遣俘、送信等 形式,对敌进行政治争取和瓦解。这时,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内 部异常混乱。21日,敌川陕鄂边绥署副主任董宗珩和第16兵团副司令 曾苏元率部在金堂地区宣布起义。胡宗南为挽救其即将覆没的厄运,急 于22日在新津召开军长会议,确定向雅安、西昌夺路突围。但胡宗南对 这种突围毫无信心,次日,即乘飞机逃往海南岛。24日,被围之敌开始 由崇庆、新津地区向西南突围,多次攻击,均被我军击溃。在此情况下,敌第15兵团罗广文、第20兵团陈克非残部,在彭县起义。25日,敌第7兵团裴昌会部在德阳起义。我各路大军对顽抗之敌,继续进行反击 和压缩。第3兵团、第5兵团逼近崇庆、新津和华阳城下,第18兵团等 部近逼广汉、什邡附近,第50军进抵简阳地区。被围之敌仍在进行垂死 挣扎,敌第5兵团等部于25日继向我邛崃、大邑一线展开猛攻,企图突 围南逃,但在我军强有力的堵击下,均被粉碎。26日,我对被围于新津 地区之敌第5兵团等部,发起全线攻击。全体指战员都争先恐后奋不顾 身地向敌纵深猛插,战至黄昏,该敌除少数向西昌逃窜外,全部被我歼 灭。生俘敌第5兵团司令李文以下5万余人。27日,敌第18兵团李振部 在成都以东地区宣布起义。同日,我军解放成都。成都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蒋介石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和退集成都地区的其他数十万国民党部队除起义者外,全部被我消灭在成都地区。
我军向川黔进军和进行成都战役,历时近2个月,前进达2000公里, 歼敌90万人(包括正规部队、游杂武装、地方团队),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妄图在西南大陆上持久顽抗,保持一个反革命基地的迷梦。
进军西南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刘伯承于1950年1月为第3兵团《西 南进军作战经验汇集》题词时作了高度的概括:"西南进军是在毛主席的 战役指导下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上进行的。在部署上为出敌不意,突然拊 其侧背,断其逃路;在行动上,则猛打猛追,使敌人无喘息余地,更来 不及变动原有部署,被动应战;在政策上,尤本军委布告的八项 切实执行,收效很大。"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在我军已基本上取得全国胜利的情况下,敌人想尽量保存实力, 避免与我进行决战。我则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以远距离的大包围、大迂回, 突然拊击敌之侧背,切断其退路,尔后歼灭之。如位于川陕边之第一野 战军第18兵团等部故行宣扬进军四川,迷惑和抑留胡宗南集团,二野主 力则猛打、猛追,突然地插至胡宗南集团的背后,断其南逃云贵的道路,而第18兵团等部在二野即将切断敌退路时,勇猛追歼胡宗南集团,使敌完全处于被动,来不及变更部署,陷入我包围圈内,全部被歼。这是此役胜利的关键。
(二)严密组织各部队的密切协同。在地区辽阔、作战持续时间长、 敌我行动变化多、参战部队建制不一的情况下,严密组织各部队的协同 极为重要。各部队高度发扬整体观念,既严格按照总的意图和部署,又积极主动地与兄弟部队协同,不给敌以任何可乘之机。
(三)在完成对敌包围后,适时转入攻击准备,调整部署,加强纵深 配备,恢复部队体力,进行侦察,研究战术,及时提醒部队不要进行无准备、 无把握的攻击,这样才能打退敌之突围,促进敌之内部分化,保证我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
(四)要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空前分化和动摇的有利时机,对敌展开政 治攻势。在向西南进军中,由于各地中共党组织大力宣传《中国人民解 放军布告》中的约法八章,刘伯承、邓小平又向国民党西南地区军政人 员提出了4项忠告,并对被围之敌及时进行争取工作,因此,先后共有 几十万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这不仅减少了流血,也减少了破坏,有利于西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