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回顾99年519行情,给我们什么启示?
蜉蝣之羽
一直觉得,1999年的519行情与当下的局面非常相似,甚至连当时的社会背景都很相似,亚洲金融危机、美联储降息、互联网泡沫、地区局势紧张、内部经济紧缩、政策端提振股市等等。
我们尝试回顾当年的日K线,来为今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
1、快速上涨阶段
99年519行情从1047.83点用了31个交易日拉升到1756.18点,涨幅高达67.6%,伴随上证成交量爆天量,行情启动前日交易额仅有21亿,而峰值时高达404亿,接近行情启动时的20倍。
对比24年927行情,大趋势上非常相似,细节上略有不同。仅仅9个交易日,大盘便从2689.7点提升至3674.4,涨幅高达37%,同样伴随成交量呈天量,行情启动前每日2131亿,峰值日交易额高达1.51万亿,达到行情启动前的7倍。
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在于短期内快速拉升且爆天量,区别在于如今点数和成交量绝对值大了,在涨幅和成交量放大倍数上要小一些,且受当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影响,完成爆发所需要的周期大幅度缩短。
这种相似性和可解释的差异性,提升了用0519的行情为当下行情提供指引的可信度。
2、回调阶段
复盘完整个回调过程,着实有点触目惊心,这中间有4-5次极度考验情绪的位置,要么连续下杀制造恐慌反手拉高、要么连续上涨刺激贪婪然后反手下杀,然后不断重复。整个回调阶段细分的话,可以拆分为四个阶段。
1)快速回落阶段(99.6.30-99.7.20)
99年7月份,行情高点之后连续13个交易日上证指数震荡下行,伴随成交量不断萎缩,达到阶段性回调低点1473.23点。
此时,指数回撤掉前期涨幅的40%,交易量萎缩至81.5亿,为峰值日的20%,但是仍为行情启动前交易量的4倍。
我猜想,那时候人们也处在上涨的恐慌中,毕竟指数已经上涨了超过60%,短时间内大量止盈盘出现,带动指数回撤40%,
尤其是最后三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三天持续跌掉6%,伴随交易量放大,杀掉一部分恐慌盘。
2)下跌中的反弹阶段(99.7-99.9)
在指数跌落40%之后,市场迎来了反弹。
99年7月21日上证指数成交放大至207亿,近乎峰值点的一半,当日上证指数大涨6.46%,自此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弹之旅。
期间指数出现了三个小高峰,不断靠近峰值点套牢区,尤其是9.9日和9.10日,指数大涨7%后距离前期高点仅有不到5%的距离,成交量也显著放大至150亿附近,再加上前面两次挑战前高,局面一片欣欣向荣。
试想,如果把我们置身那个处境,大概率会觉得新的主升浪要开启了吧,那追高的结果就是被套。
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长达三个半月的漫漫下跌开始了。
3)漫漫寻底阶段(99.9-99.12)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连像样的反弹都没有,指数一路走低,成交量不断萎靡,最低到了行情启动前的20-30亿的水平。
我猜想,那时候大家可能已经忘记了牛市的存在吧,股市甚至从大家的关注中消失,谁会关注这种每天就是下跌的市场呢,而且在12月份还有连续7根阴线的下杀,继续制造恐慌。
这种状态持续到99年12月底,上证指数下跌到1341点,距离前期高点已经跌去了58.6%,成交额萎缩至32亿。
4)主升浪到来(2000-2001.6)
99年12月底开始成交量显著放大,指数快速走高,可是紧跟着便是四根大阴线,会撤掉超过50%的反弹涨幅,再然后才开始较为稳定的上涨。
在经过了三个月的打磨原本信心就很弱,遭遇那四根阴线的时候估计很多恐慌盘会被杀出来吧。
3、99年519行情对当下的启示
时间过去了24年,但是很多东西并没有改变,不管是99年还是24年,行情都是有政策驱动情绪带来,而非企业业绩改善带来,那人类的情绪在千年间都改变不多,更何况短短的24年。
1)映射99年行情,当下走到了哪里?
当下肯定属于上涨后的快速回调,从回撤比例看已经回撤51.3%,超过了99年回调的力度,但是我们得意识到这一轮上冲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回调的深度也会更过头。
而从细节看,当下在3200点的震荡行情造成的是分歧,而不是恐慌,很可能接下来的走势要继续下杀来逼着当前犹豫的人交出筹码,这个风险值得关注和警惕。
2)会不会有急跌之后的反弹?
这就纯属靠猜测了,直观感觉会有。首先就算是下跌也已经符合波浪式发展的道理,不会线性上升也不会线性下跌;其次当下是美国对中国出招的阶段,等美国的招数出完就会进入招数的空窗期,而中国当下在研究应对的阶段,后续也会有应对的举措出来。
如果有反弹,那可能是逃命的机会,而不能因为觉得行情要突破而继续加仓,这其实也会考验判断,总会有一种可能,如果真的开启主升浪了怎么办?只能选择大概率的方向了。
3)这一轮下跌会有多久?
上涨的时候,因为信息传播更快,更容易撬动情绪,可能加速上涨登顶的过程,但是在回调过程中这个结论并不成立。
下跌途中情绪会分化,看好者、看空者、观望着,只能用时间和走势来逐步消化,那么需要以3-6个月的量级来考量,差不多要到明年的Q1。
4、总结
熊市市场波动较小,投资者选择出手的时候也会比较谨慎,更加看重基本面和估值,而在牛市中所有股票的估值都有所提升,这时候要交易就只能从脱离了低估值区域的股票中选择,再加上市场波动加大,对于情绪的考验也就加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牛市容易亏钱的局面。
如果确定是牛市,持仓不同等到高点卖出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是这个策略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内心有多相信这是牛市,尤其是面临长达数月的阴跌的时候。
要去算准每一次的波动是不可能的任务,真正能带来持仓勇气的还是对于基本面的理解和对低估值的坚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