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央妈接连放大招 | 聊聊2024年央行整体的政策方向
小Lin说
央行大动作
央妈大动作的背后,是怎么回事儿?
央行最近动作很大啊,又是降息降准、降房贷利率。咱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央行今年这一整年,都有哪些大动作?
央妈的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一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当于央行的工作总结,给大家汇报一下,央行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它可以说是整个金融市场最最重要的几个报告之一了,我今天就打算结合着它前两个季度的执行报告,和它最近的动作,来跟大家聊聊我眼中央行今年比较有意思的政策重点。
降息
首先今年央行调控的一大主题,就是降息。不管是开展"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 - MLF)、降准、逆回购等等,总之都是刺激经济,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9月份之前,央行虽然也有不少刺激政策,年初也降准了,LPR也降,但是大家总会感觉它一直没有使全力,它留了一手。
没错,就是因为央妈有它的苦衷,就是汇率。
它在前两个季度的报告里也明确说了,
维持汇率稳定,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还专门写了个专栏强调,表示会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的政策,尤其是美联储。
图片来源: 小Lin说
美国那边利率那么高,又迟迟不降息,日本那边又开始加息,如果国内大幅度降,人民币可能会有很大的贬值压力。所以在国际市场当前的环境里,央行虽然有好多工具,但是都有点被束缚了,没法"撒开手大干一场"。
直到9月份
美联储降息
,而且一下就是
50个基点
,这可就一下子把央行的束缚都解开了。
一个星期之后,直接放了个大招,准备金、7天逆回购利率、LPR、房贷利率,差不多主要的各种"率"全线下调。
正常情况下,央行推出这么大的降息政策,
人民币
应该下跌啊。可是实际上却
持续暴涨
,反而出现了升值压力,超涨的风险,你说多神奇。这是为什么啊?
显而易见,这是市场在央妈这一系列大招之后对国内信心的回升,使得大量原有海外资本回流。
图片来源: 小Lin说
利率市场化
上文提到的这些降息,就是一些方向性的政策了。相信大家也能从央行的报告里看出来,它正在隐隐地进行一个改革,它正在逐渐化繁为简,把调控重心放到了其中一个利率身上,就是7天的逆回购利率。
而这背后透露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政策趋势,就是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你是不是听得一头雾水,有点晕?没关系,咱来分析下它背后的逻辑。
图片来源: 小Lin说
首先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就是央行不定死各种利率了,不一刀切了,让商业银行最近的市场行情、大家手里有多少钱,去自行判断要设置多高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等。这是市场化的基本逻辑。
它的好处也很容易理解。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本地银行的贷款经理,你清楚你们村儿老王老李老张谁更靠谱,更可能还上钱,这央行肯定没法了解。
于是,你就可以给更靠谱的老王更低的利率,提高更不靠谱的老张的利率。这从宏观层面看,是可以大大提高资金流转的效率。
市场化听起来很理想,但它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系统没成熟,光自由竞争,大家肯定会各种钻空子,会乱套。像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都是急于市场化的例子。
所以说
市场化是好
,
但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配套足够成熟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
发展更效率,更快的前提,是要更稳。
所以央行会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政策工具,估计大家多多少少可能都听说过一些。例如七天逆回购、"麻辣粉"、"酸辣粉"、"铺路粉"、"特麻辣粉"等等。我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绍了,估计说了你也记不住~
有的时候说央行要降息,你都不知道降的是哪个"粉"。
而最近这几年呢,咱们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熟了,央行这才开始尝试一点一点放手给市场。今年二季度的报告里,
"市场化"这个词出现了38次
。
图片来源: 小Lin说
它具体打算怎么市场化呢?
今年做出的重大转变,就是要慢慢从"原来控制那么多利率,哪都管",转化成"央行就控制一个利率",相当于一个
金融市场的"总阀门"
。
控制整个市场的钱的流通速度、信贷扩张的速度
,然后具体资金流向哪里,具体所有细分市场、细分期限的利率,就让市场自己去供需调整吧。
而这个"总阀门", 就是这个七天逆回购利率, OMO。央行今年通过每天直接给定OMO利率,并且增加OMO的操作频率,来强化它政策重要性,理论上其他长期一些的利率,就都盯紧这个7天的利率去浮动。
长期利率
上文咱们提到的都是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这边,央行可真是没惯市场毛病,该治理就下场治理。
咱们之前也好几次聊到过,今年不是大量资金涌入到债权类的理财产品嘛,最终都去买长期债了,理财收益倒是还行,但是存款收益越来越低,导致更多人就把存款取出来买理财。
这一方面导致长期收益率快速下行,另一方面也让理财产品隐含了不少风险。
央行好几次喊话,要
关注长期收益率
,前两个季度的报告,央妈两次写专栏讲这个事儿。
后来干脆自己亲自下场交易长期国债,来维护长端收益率的稳定。
可想而知,央行有多重视这个长期利率。
图片来源: 小Lin说
写在最后
总之吧,央行听起来感觉权力很大,手段很多,但实际上也有很多的KPI。
利率、汇率、监管...啥都不能不管,想管吧,有时候自己又说了不算,时不时受到市场的质疑和监督,还得定期写工作总结报告。
你是不是感觉这活儿其实可能也没那么好干~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