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聚焦苏州丨奋楫勇进 逐“新”而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上游新闻
在生物医药产业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中,苏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着全球顶尖企业的目光。随着一系列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的深入推进,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政策滋养,构建产业“沃土”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推动和精准施策。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 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苏州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为方向,全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为此,苏州不仅完善了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全链条支持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筑峰强链”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全产业链支持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土壤。苏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苏州还积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其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通过“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强生公司作为全球顶尖的综合性医疗健康企业,与苏州的合作由来已久。9月28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周敏涛一行与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进行会见。刘小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强生公司扎根苏州表示感谢,并强调苏州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布局。周敏涛则表示,强生公司坚定扎根中国发展,希望进一步扩大在苏投资布局,积极推进研发和供应链本土化,加快导入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一系列互动不仅彰显了苏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也体现了强生公司对苏州营商环境和市场潜力的充分认可。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9月26日的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上,苏州市发布了《苏州市产业关键技术全球“揭榜挂帅”需求榜单》,榜单包含41项重大技术需求,涵盖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共有5项技术需求上榜,涉及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多个方面。对揭榜成功的项目,苏州将按相关程序纳入2025年苏州市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图源:苏州发布
在具体项目层面,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安达静®)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本土自主研发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该药物的上市打破了同类进口药物的长期垄断局面,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苏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苏州通过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作为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通过“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模式,促进了大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截至目前,BioBAY内已有多家企业的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场活跃,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随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期,苏州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活跃,多家企业成功获得融资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药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121起,而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就有超过20家企业累计融资超24亿元。普方生物、信诺维、智核生物、海迈医疗等一批优秀的biotech及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其中,信诺维完成了7亿元的E轮系列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其多条管线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智核生物完成近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即将上市的首个产品商业化及创新药物研发等。此外,赛分科技、映恩生物等众多创新科技企业也都纷纷递表港交所。
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在全球化背景下,苏州生物医药企业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出海”机会。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与海外药企达成合作或并购协议。罗氏与宜联生物达成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开发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的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亘喜生物以12亿美元、62%的溢价成为第一家被跨国药企并购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这些合作与并购事件的成功,不仅为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国际市场渠道。
文/常山
资料来源:苏州日报、苏州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发布、澎湃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