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中国2025年的战略发生重大转向,原因竟然是它?
黑噪音
这几个月国际风云变幻,其实中国的战略内在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向,但是鉴于敏感,我没法在公众号深入谈论,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尝试在尺度范围内解读解读这种战略转向。
2024年9月,中国央行和财政部先后推出大放水和大规模的国债,以刺激股市和化解地方债。这套组合拳的内在原因,是去年七八月份的经济数据非常难看,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
这说明,高层对当时的经济问题是了解的,也是重视的。在2023年到2024年持续两年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缩风险的情况下,终于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了。
措施当中也包括家电的以旧换新——这个措施在提振消费方面目前也看到了一些局部的效果。
然而川普的上台和DeepSeek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很多事情,尤其是中国2025年的经济战略、国际战略。
无论科技还是经济,气氛一下子从悲观转向了乐观。
川普上台伊始,这边持续释放了友好的信号,比如关于中美友好故事的征文、舆论引导开始偏向中美以前的合作,关于中美敌对的舆论开始受到限制。
这是因为,在川普竞选之前承诺的“60%关税”下,释放友好信号会减少关税真正落地的可能,为中国经济2025年提供一个更轻松地国际环境。
事实上,这边也逐渐有了一些乐观的理由,比如川普确实没有一上来就直接搞很夸张的关税,而是搞“渐进式关税”,也就是说看情况逐步加码,而不是一次到位。
第一次10%的关税在预期之内,中国企业也做足了准备,而且那次关税是跟加拿大墨西哥一起搞的,看起来也不是单独的针对。在气氛上来说,更友善一些。
然后川普的精力就都放在了俄乌上面,似乎对东方的关税战不是很在意了,甚至也释放了一些双方可以会见的信号,看起来是友好的。这么持续了一段时间,这边有了越来越足够的信心,去乐观看待2025年的地缘环境。
于是一种逻辑开始在舆论中变热:川普忙于俄乌问题,同时忌惮国内通胀,无力、无心继续加码关税。
如果真的如此,那将是中国经济2025年的天大利好。
但乐观刚开始,一盆冷水就浇下来:新的10%关税,突然被宣布了。
这边随即也进行了反制,对其农产品加了关税。但一边是全面关税,一边是局部关税,可见反击仍然不愿意导向全面的对抗。
与此同时,一个重大的信心来源产生了,那就是DeepSeek。
DeepSeek对于中国的战略来说,属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级别。也就是说,当感觉力不从心、独木难支的时候,一个强有力的助手蹦了出来,让局势一下子有了乐观的理由。
在此之前,中国科技的突破是这样一种状态:尽管在很多“硬核”领域(比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方面)确实拥有了仅次于美国的水平,但是在具体的产品上,还是差距甚大。
人工智能产品就是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短板,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都无法与美国的大模型相提并论。
芯片就更是了,根据业内说法,英伟达的水平在十年内追上都比较难。关键是,这十年英伟达自己也会进步。
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提供了两种可能性。
第一,中国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可以达到美国最先进的水平了。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产品本身这个短板,一瞬间就被追上了。
第二,算力瓶颈不再是最大的限制,即便无法买到英伟达的最好GPU和台积电的最佳芯片,DeepSeek带来的革新,让算力不再是最大的约束,在低算力情况下实现“够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成为一种可能。
“国产芯片和GPU+国产大模型”,这种未来开始看到一丝可能。
所以,DeepSeek对这边领导层的信心提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然后,我们才看到了民营企业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并非为了给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和解决经营问题,而是给他们打气鼓劲——加油干,突破科技卡脖子,要靠你们私营部门。
更像是一场战略誓师大会。
这样一来,2025年的战略方向,整个都发生了变化。
原先是:科技上的突破以搞好外交关系为先导,还是试图尽量多弄进来一些西方的技术,以避免技术禁令的影响。但DeepSeek之后转变成了走向独立自主,不再那么积极渴求西方的技术。
原先是:以刺激消费、化债、促进经济复苏为主,但现在这件事情的急迫性、压力程度,都在DeepSeek的信心刺激下得以缓解,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强力度的消费刺激政策。
总而言之一句话:DeepSeek给高层带来了空前的信心,所以,2025年的战略转向以独立发展、强硬对外为基调了,而不再是对外温和、试图打破封锁。
大力刺激消费等经济议题,可能会被继续留待观察,下半年再说。
这就是近两个月一系列的事件所带来的“紧急转向”。从DeepSeek到川普,都改变了这边的战略判断和工作重心。
也就是说,2025年,竞争的氛围将会远大于共处。
这一切,我们从最近的大会记者会发言上也能窥得一丝转变。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分析,尽量在尺度内,写到了我所能写的极致,希望大家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