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首次世界五百强: 日本149家,美国151家,中国仅3家,如今怎样了
智史通鉴
199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公布世界500强名单企业名单。
在500所企业中,
我国仅有3家企业上榜,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美国和日本分别霸占了151家和149家的席位。
但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那么到今天,世界五百强内有多少家我国的企业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第一份世界500强榜单
《财富》是一本著名的美国商业杂志,创刊于1930年,以报道商业、经济、管理和高科技等内容为主,被誉为"商界的圣经"。
这本杂志最负盛名的专题之一,就是每年评选并公布"世界500强"排行榜。
这个排行榜是按照企业当年营收总额对世界上营收做为主要依据对500家上市公司进行排名。
自1995年首次推出以来,世界500强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企业排行榜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的整体实力,也被视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进入世界500强,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意味着在全球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因此,能够上榜被列入世界500强,是众多企业渴望的殊荣。
1995年,当《财富》杂志公布当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时,这份由权威机构评选的全球企业实力巅峰之作,对中国企业来说仿佛隔着银河系的距离。
在排名前列的都是些何许人物?通用电气、沃尔玛、埃克森美孚这些耳熟能详的跨国巨头占据上游,而中国企业的名字却只能在榜底附近勉强露个小小的面孔。
中国只有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和中粮集团三家企业进入了排名。
当时美日两国企业曾一度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主导着全球经济版图。
说到美国企业,科技创新、互联网以及金融服务等新兴领域可谓是它们的拿手好戏。
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集群孕育出众多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它们凭借不断创新掌握着科技发展的主导权。
美国互联网公司更是将互联网深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导着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而华尔街则是美国金融版图的中心,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巨头耀眼的业绩彰显出美国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卓越能力。
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创新活力,美国企业长期占据全球产业链上游,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导引作用。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则在传统制造业尤其是精密制造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以丰田、日产、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不仅在产品质量和工艺精湛方面有过人之处,更从制度层面上大力推行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将"精益生产"模式成功输出到全球。
日本电子产品也是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索尼、松下、富士等品牌家喻户晓。这些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从电视、相机到显示器等多个领域成为了质量标杆。
正是扎实的无论是美国企业依托科技和资本优势,还是日本企业深耕精湛制造工艺,两国企业一度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
技术基础和对品质的高度追求,让日本制造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认可。
而1995年,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深刻变革,国内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这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当时的企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还显著不足,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世界的舞台上更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有不足。
更何况,当时中国还是一片商品经济洼地。企业的运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期。
自动化水平低下,人力资源和现金流的调配效率同样捉襟见肘。要在全球市场拼杀,显然艰难万分。
不过,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是并存的。
这场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的洗牌,无疑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
近年来,中国企业深化国企改革,全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提高经营效率。
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茁壮成长为经济新活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推动了中国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
除此之外,跻身世界500强,还需要企业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版图。
例如中国建筑、中国通信建设集团等企业,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参与重大工程建设。
国际化经营,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影响力,增强全球抗风险能力。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回望1995年,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只是小小的一抹彩色,当时甚至只有区区三家企业入围。
而如今,时隔近30年,我们已然成为榜单上的佼佼者,2023年的名单上就有142家中国企业傲然挺立,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这份骄人的成绩,正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这份耀眼的成绩,缘于中国企业在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双管齐下、全面发力。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正大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宝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已建成拥有全球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
传统建筑业也正在掀起创新浪潮,中国建筑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中国建筑集团去年在世界500强排名第13位,跻身全球建筑行业前三甲。
他们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新模式,施工机器人、无人机正成为工地场景的新宠。
更为可喜的是,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也正在飞速发展。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比亚迪、宁德时代的电动车及电池技术已经稳居世界前列,成为这一新兴赛道上最闪亮的中国明星。
在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两家企业排名分别高达212位和292位,进步之大令人瞩目。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同样正在迅猛突围。
华为、海康威视、大疆创新等一众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科技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力争实现高端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截至2022年,中国在世界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研发投入中,均雄踞全球第一。
可以说,我国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如今我们反观美国日本的企业,在世界五百强名单中的退步显而易见,日本甚至已经退出了世界五百强的前十。
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美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和挑战。
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发展态势极为迅猛,并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与美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直接竞争。
中国企业数量上的优势逐渐体现,整体实力日益提升,对美日企业形成了强大冲击。
其次,新兴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制造业正在被新兴科技行业所超越,这对长期依赖制造业的美日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以电动车为例,中国企业比亚迪、蔚来等新秀的崛起正在动摇汽车行业传统强手的地位。
同时,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重塑着产业生态,美日企业未能抓住新机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赛道上落后于中国科技企业。
再者,前几年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美国、日本作为发达经济体首当其冲,企业发展遭受重创。
而中国凭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经济在逆境中保持了韧性。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后发"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美日企业在转型创新方面步伐较为迟缓,创新活力也有所不足。
中国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发掘创新潜能,正不断缩小与美日企业的差距,许多企业甚至早已在某些领域领先于对手。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高效市场化和世界工厂优势、不断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因素的叠加,使其得以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赢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始终怀揣梦想,埋头苦干、勇于创新,中国企业必将在各行业的世界500强名单上占据越来越多席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也必将赢得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
我们热切期盼,未来的世界500强榜单上,能够出现更多的中国企业,更多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能够熠熠生辉、绽放异彩!
参考资料
1.新华时评:透过这两份500强榜单,我们读出了什么?——新华社,2021年9月29日发布
2.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
3.财富世界500强揭晓:142家中国公司上榜,宁德时代美团等7家新晋及——澎湃新闻,2023年8月2日发布
4.2023年世界500强出炉,中企上榜数量位居全球之首——澎湃新闻,2023年8月4日发布